小黑蚊棲群密度與監測調查

 

什麼是小黑蚊密度調查?
密度調查就是在有小黑蚊發生的地方,實際調查小黑蚊在單位時間發生的小黑蚊數量。

為什麼要做小黑蚊密度調查?
我們常會聽到民眾反映某某地方這個地方小黑蚊很嚴重,希望環保單位協助噴藥防治,可是到了現場之後,往往發現小黑蚊的密度沒有像民眾說得那麼高。反之,也常在小黑蚊危害猖獗的地方詢問民眾的感受,卻得到「沒有什麼感覺,應該不嚴重吧」的回答。也就是說憑「感覺」無法真確反應小黑蚊的危害情形,因此進行小黑蚊密度調查可以確實、客觀的呈現小黑蚊的危害狀況。

如何進行小黑蚊密度調查?
小黑蚊發生有其特殊性,因此目前除了用「人」實地誘引調查外,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調查小黑蚊,所以調查小黑蚊密度時必須請一個人裸露ㄧ隻小腿,定點站在小黑蚊發生的範圍內,定時調查20分鐘,因此小黑蚊的密度就是以( 隻 / 人‧小腿‧20分鐘)呈現;如密度50,就表示20分鐘內會有50隻小黑蚊雌蟲過來叮咬。而為避免因調查人的個體差異而導致調查結果的偏差,通常一個地區分別由三個人執行密度調查,再將所誘集的蟲數除以三,取平均值代表該地區的小黑蚊密度。小黑蚊的密度調查應配合雌蟲吸血習性,最適合的調查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。

小黑蚊密度監測調查數據有何功用?
小黑蚊密度調查雖僅誘集雌蟲,不過只要所以地方都用相同的方法調查,也可以具體呈現小黑蚊棲群密度,具有代表性。若能對社區、學校環境進行全面小黑蚊發生的普查,則可以瞭解小黑蚊發生的「熱點區」,針對熱點區域進行局部環境的整頓管理工作,可有效大幅降低小黑蚊的發生。有小黑蚊危害的地區如果能每週進行一次密度調查,將有助於防治工作。因為長時間的定點、定期調查可以瞭解該地區小黑蚊發生的密度變化,除建立當地小黑蚊棲群消長之基本資料外,可充分掌握小黑蚊的發生與防治時機。此外,防治前後的密度調查數據並可作為防治成效之評估依據。

 

相關文章:小黑蚊的「叮刺」與「叮咬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torumb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